一是突出产业链打造。紧扣种植业“3211”〔发展皂角30万亩,蔬菜20万亩,竹荪(含菌材)10万亩,其他10万亩(牧草、烤烟、茶叶、中药材等)〕发展思路,大力推进苗圃基地、农产品加工厂、冷链物流、配送中心、批发(零售)市场等项目建设,打造一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,各类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。二是突出利益链联结。聚焦主导产业,引进云南勐海、湖北裕国菇业、优草牧业等10家龙头企业,采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联结农户,现有486家合作社通过农户的耕地、林地、扶贫专项资金、“特惠贷”等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方式与2.35万户8.69万农户建立利益联结,实现了企业、合作社、农户三方共赢。三是突出要素链配套。通过邀请省市及县内农技专家,深入田间开展讲习和技术指导,确保县、乡、村、组产业调整农技人员全覆盖,现已引进省农科院9名农业科技专家到乡镇(街道)挂任科技副职,聘请省市16名农业科技专家为县产业发展服务顾问,聘请县农牧、林业、科技等部门24名农业科技专家为县产业扶贫专家,累计讲习5200余场次,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;利用涉农资金、产业扶贫专项资金、“特惠贷”、社会资本等,强化资金保障,现已整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、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.5亿元、社会资本3.65亿元;按照“基础设施建设向县内规划的示范基地倾斜,向连片成规模的基地倾斜”原则,不断夯实田间地块水利、交通等基础设施,现已建成投用农业园区道路49.7公里,水利设施项目7个,完成投资9900万元。四是突出流程链优化。聚焦产销对接流程优化,围绕“农产品卖给谁、谁来卖、怎么卖”的问题,完善“农校对接”“农超对接”“农社对接”等产销对接机制,充分挖掘县内销售市场,实现农产品“就地销售”;借助全国工商联、广州花都区、恒大集团对口帮扶平台,积极与全国大中城市开展“农超对接”,运用电商扶贫、“互联网+”扶贫等路径,坚持“线上”“线下”同时发力,推动“织货出山”。今年以来全县农产品总销售金额为8361万元,带动我县贫困户1333户、带动贫困人口7122人增收。